2016/12/13

情緒流動後,自然走在夢想路程上




從2014年底朋友帶我做了一次夢想版後,我每年年底就會做一張次年的夢想版,至今已兩年了。兩年下來,我都會在該年底回顧一下夢想版內容,發現自己真的走在夢想逐步實踐的道路上。


2014年底,是位奇蹟課程圈的大哥帶讀書會夥伴做2015年的夢想版,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玩,搞不清楚狀況,只是依著朋友的說明,自己完成它後就把它給忘了。

猶記得2015年年底,突然想起它,把它翻了出來,一看愣了下,幾乎完成90%,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在這位大哥的帶領下,我回溯了與父母間的關係,那時哭得很慘、還生了場大病,上班時間莫名的淚流不止、一直咳,下班回到家就開始發燒、咳出一堆痰,當時很害怕自己多年前的肺炎會復發。

2015的夢想版我依直覺貼了幾句話<從不幸中提煉出的幸福傳奇>、<找回面對世界的勇氣>、<瀕臨崩盤迎曙光>、<枕在媽媽的懷裡>...。

那個時候的自己對媽媽有許多埋怨,覺得不被媽媽疼愛、珍惜,就在我一次又一次跳脫道德框架埋怨媽媽、和大哥談這些我過往絕口不提的傷心事、邊說邊哭邊憤怒不已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以為我恨我母親,其實是想得到她的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很深很深的哀傷。

我第一次體會到奇蹟課程所說的:愛的背面不是恨,是渴望愛。我以為自己恨母親,將那些憤怒毫無保留的說出來後,發現自己是因為得不到媽媽的愛而痛苦不已。這是我第一次發現自己其實渴望的是媽媽的愛。

2015年,我也著手進行不到20歲時的心願:尋找爸爸大陸的家人。父親在我年幼時就過世,沒有留下過多大陸家人資訊,我僅靠著戶口名簿上祖父名字、祖母姓氏及父親的籍貫,坐在電腦前發發mail到對岸,3、4天內就接獲大陸官方來訊表示疑似找到我的堂哥。

三個月後,我親赴大陸確認了就是我的親堂哥,那一天是中元普渡,次日我回到父親老家、進了祠堂祭祖。大陸友人及官方和我說,很多台灣人尋根,但大多數人找不到,說這簡直是奇蹟!他們都很為我開心。

2015年夢想版的那幾句話,貼切地說明了我當年的狀態與心路歷程。 

因此2015年年底,我好奇的再次做了夢想版,也依直覺貼了幾句話<我想和自己對話、我想對自己重新再定義>、<心情平復了>、<寂靜是一種喚醒>、<聽懂自己>、<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Collapse&Rebirth>...。

這一年因緣際會下,我由情緒入手開展自我療癒旅程,一次次進入感受、流動被遺棄、不被重視/珍惜的哀傷與憤怒,無預期的踏上光行者/情緒療癒師的路,這份工作我做得很開心、踏實,因為這幾年走過的歷程,透過感受情緒,我實際印證了自己對父母的看法其實背後有個深層的渴望,那渴望透過生命回溯、一次次穿越負面情緒後,體悟到:平靜一直都在,穿越那些負面情緒後,愛與平靜一直都在!

這是經典和諸多靈性訊息傳遞的,但沒有透過感受、流動情緒,這些都只會停留在頭腦層次。今年這些話對我不再是腦袋的知識,而是我真實的體驗。

因為真真實實走過這些心路歷程,義診客戶來到我面前時,我全然可以體會、理解該如何協助他們感受情緒、看出他們迴避痛苦的盲點,這些都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深刻的路程。

也因此,2017年的夢想版我會融合這幾年所學,先流動2016年的能量後,再進行夢想版的製作。因為唯有流動積壓的情緒、恐懼後,人生自自然然會開啟另一個風貌,我正走在這個路上。 

如果你有機緣看到這篇文章,也想了解的話,我12/20(14點~16點)、12/27(21點~23點)(農曆新年來臨前)會開兩次夢想版skype線上共修課程,一次兩小時,歡迎來信洽詢。

mail:evaunlimited.flow@gmail.com
-------------------

今年3月在情緒療癒師指導下,一步一腳印的透過感受情緒、療癒內心小孩,進而受訓 / 完成情緒療癒義診實習,成為情緒療癒師。

感念老師的陪伴、指點下,情緒&自我生命歷經多次轉折,和家人的關係漸次、逐步轉變,願把這份自我療癒經驗化為實際行動,陪伴需要的夥伴們,穿越情緒傷口、取回自我內在的力量。

一對一深度情緒療癒課程12月底前報名享 75 折優惠,歡迎來信報名、詢問:e-mail:evaunlimited.flow@gmail.com


FB粉絲頁:

米滿溢。順流你的人生。 

2016/12/10

穿越恐懼



日前凌晨近四點,一陣肉擊悶聲伴隨陣陣物品碎裂聲響劃破寂靜,不久後,傳出男女咒罵聲,越來越大聲、越來越激烈,肉擊悶聲打從一開始便沒停止過。

我心想,這對夫妻間的爭執不僅上演全武行,還越演越烈,很擔心會鬧出人命,正猶豫著要不要報警處理時,便聽到女子跑到走廊上大聲哭喊著:救命、救命,請你們幫幫我打電話叫警察,拜託你們救救我,他有家暴,請你們救救我。

聽到這淒厲的哭喊聲,我全身起雞皮疙瘩、顫抖不已。趕忙起身打電話給派出所,和員警詳述地址時還驚恐到語無倫次、手顫個不停。意識到自己的驚恐萬分,報警後,我雙手放在胸口,感受這股不斷湧起的恐懼,腦袋瞬間出現許多畫面

當下突然憶起十多年前,對面鄰居也住著一位慣性家暴的男子,和那位被家暴的太太在樓梯間錯身而過、低著頭的憔悴臉孔,此刻從我腦中一閃而過、卻分外清晰;我也記起某個深夜,從他家傳出的物品碎裂聲及孩子大喊"不要再打了、不要再打了"的淒厲哭聲。

這一晚,我清楚地意識到我巨大的恐懼,不僅僅來至今晚,更勾起了當年類似事件的記憶,及過往害怕面對家人、朋友間的衝突,充當和事佬未曾流動、積壓多年的恐懼。我把握這次機會,允許過往記憶、想法浮現,感受這巨大的恐懼,允許它想待多久就待多久,直到它自然削弱。

一路成長的過程,父母、師長從未教導我們如何健康的面對情緒,遇到不舒服的感覺升起時,往往只是安撫自己、要自己轉念:不要緊張、不要怕,要勇敢、要鎮定...。但這僅僅只是理智上的說服,那些當下沒有被感受的負面情緒,一直都積壓在心裡、存在身體每一個細胞裡,只待一個機緣以更強的力量爆發出來。

情緒就像天氣,沒有永遠的豔陽天,也不會永無止盡的颳風下雨。令人不舒服的情緒唯有透過感受,讓它自然流動、削弱、消失,才不會因長期積壓而成了顆不定時的情緒炸彈,甚至演變成情緒困擾。

PS感謝半夜出任務的警員們


---------


今年3月在情緒治療師指導下,一步一腳印的透過感受情緒、療癒內心小孩,進而受訓 / 完成情緒療癒義診實習,成為情緒療癒師。
感念老師的陪伴、指點下,情緒&自我生命歷經多次轉折,和家人的關係漸次、逐步轉變,願把這份自我療癒經驗化為實際行動,陪伴需要的夥伴們,穿越情緒傷口、取回自我內在的力量。
一對一深度情緒療癒課程12月底前報名享 75 折優惠,歡迎來信報名、詢問:

e-mail:evaunlimited.flow@gmail.com

---------

#牽起內在小孩的手
#感受情緒允許黑暗面出現

2016/12/6

情緒流動了,奇蹟自然發生!



前陣子因朋友的邀約赴新竹一趟,不僅陰錯陽差沒見著朋友,傍晚回到住處附近買東西時,更發現皮夾掉在人來人往的新竹麥當勞,還是掉了四小時後才發現(冏)。

想到皮夾裡有多張信用卡、提款卡,以及身分證件...更慘的是,前一天才領了5000塊餵養皮夾,估計裏頭還有現金2、3千元...一整個擔憂證件被冒用的焦躁伴隨著不被朋友尊重的憤怒升起。想到接下來要掛失補辦所有證件、信用卡...更覺得煩躁。

搭著這股煩躁風暴,我雙手放在胸口進入風暴中感受,那股焦躁、憤怒慢慢轉變成委屈、哀傷,同時想起了過往竭力幫家人處理許多事情最後卻落得被誤解的委屈與傷心。

我和這委屈、哀傷待了一會兒,直到它自行消散,我自然平靜的一一致電銀行掛失卡片。

再一次體會到外在事件勾起的其實是內在傷口的總和,這次我選擇與那不愉快的情緒共處,允許那委屈哀傷的自己出現,不打壓、不逃避、不批判。那些過往覺得很恐怖的負面情緒就像一陣狂風颳完自然消散,回到風雨後的平靜。

有趣的是,就在我掛失所有卡片準備掛失身分證時,接到新竹友人的來電說已找到我的皮夾,所有的證件、3500的現金俱在。(感恩啊~啊~啊)


情緒流動了,奇蹟自然發生!
---------


今年3月在情緒治療師指導下,一步一腳印的透過感受情緒、療癒內心小孩,進而受訓 / 完成情緒療癒義診實習,成為情緒療癒師。
感念老師的陪伴、指點下,情緒&自我生命歷經多次轉折,和家人的關係漸次、逐步轉變,願把這份自我療癒經驗化為實際行動,陪伴需要的夥伴們,穿越情緒傷口、取回自我內在的力量。
一對一深度情緒療癒課程12月底前報名享 75 折優惠,歡迎來信報名、詢問:

e-mail:evaunlimited.flow@gmail.com

---------

2016/12/3

安靜過後



安靜過後

今早,鄉下地方突然下了場大雨。急忙衝出陽台收拾晾在竿子上的衣服,朝陽的味道沾了點雨的氣息,落在衣服上,一顆顆水珠連排吊掛在竿上。眼看這場大雨恐怕一時半刻不願停歇,挨不住飢餓,夾著夾腳拖、撐起傘,邊走邊踢著漥坑裡的雨水覓食去。

從米缸到巷口的早餐店路程不過五分鐘,提著早餐再次走出騎樓屋簷,雨停了。黑色的柏油路面上亮晃晃地閃著白光,雨水蒸發後略帶乾燒味的空氣溢滿胸膛。漫步走回住所陽台,灰黑的烏雲走了大半,一朵朵蓬鬆白雲來了、淡藍色天空再現。

太陽露了臉,我期待看見彩虹。

風和日麗、狂風暴雨是自然的兩極,中間尚有多雲時晴偶陣雨…;開心與悲傷是感受的兩極,中間尚存甜苦喜澀憂…。讓自己停駐在極度樂觀正向,和耽溺在痛苦哀傷同是待己的暴行,允許情緒感受流動如風雲雨的自然來去,才是待己的溫柔。

能不能像遠方的山頭,僅僅也僅需立在那兒,風來接受、雲來享受、雨來感受。

待我如女兒的長輩曾和我說、也要我此生謹記著:陽光一直都在。長輩不在了,他的囑咐一直在我心裡,從平面變得立體,加成了時間,成了四度空間;不斷流動積壓的情緒後,這句話演化成了五次元,我真實體驗到:愛一直都在。

陽光一直都在,這句話裡有愛,而我終究在一次又一次感受、穿越情緒後體驗到:只有愛能穿越時空,像陽光一樣一直都在。

你的眼神、情緒感受裡,有靈魂要對你訴說的話語,你得靜靜的聆聽,它渴望你的溫柔。


photo credit: Jori Samonen


-----

今年3月在情緒治療師指導下,一步一腳印的透過感受情緒、療癒內心小孩,進而受訓 / 完成情緒療癒義診實習,成為情緒療癒師。

感念老師的陪伴、指點下,情緒&自我生命歷經多次轉折,和家人的關係漸次、逐步轉變,願把這份自我療癒經驗化為實際行動,陪伴需要的夥伴們,穿越情緒傷口、取回自我內在的力量。

一對一深度情緒療癒課程12月底前報名享 75 折優惠,歡迎來信報名、詢問:

e-mail:evaunlimited.flow@gmail.com

-------

本文為 #光印樣 / 安靜肖像活動後記


2016/8/19

揭露



在陽光下才發現,
一直以來用的筆是褐色而不是黑色。

很多事,要攤在陽光下才看得準。
特別是潛意識,醜媳婦也得見公婆!!!


揭露,就鬆動了。

-------------


e-mail:evaunlimited.flow@gmail.com


FB粉絲頁:
米滿溢。順流你的人生。 
米蟲滾滾。滾出你的 X 人生。

2016/7/15

紛雜



壓抑、逃避、轉念都無法抑制的焦躁
像個哭鬧的孩子有話要說,
就讓它說個徹底吧!

願我記得,眼睛看到的, 是我心頭的風景。

這一天,一件小事勾出煩燥的心情,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讓心安靜,無奈下拿出黑色的紙、備妥畫筆,告訴自己:好好面對吧!讓你在畫紙上訴說自己,這是我待你及對自己的溫柔。

不假思索地拿了黑筆,重重的在黑紙上又塗了層黑;拿了紫筆想把那黑給抹去。塗了厚厚的一層,手痠、肩緊,著實累了,深紫如何能救贖墨黑?

我停下筆,喘口氣。感受心口的焦躁,漸漸安靜。

2016/7/13

謊言迷宮



勇敢穿越、面對生命的暗點與傷痛,
整合內在的暗流、衝突,
以清創、療癒、止痛新生,
國家層次如此,個人層次亦復如是。


謊言迷宮(德國原名緘默迷宮)為真實故事改編,描述德國二次大戰結束後,三位檢查官花了五年時間調查戰爭期間奧斯威辛集中營納粹惡行,最後啟動了法蘭克福審判,德國首度審判自己的士兵謀殺罪。看完不禁再次由衷欽佩德國面對黑暗歷史的勇氣!


影片一開始便帶出許多二戰戰後出生的德國下一代根本沒聽過奧斯威辛,隨著年輕檢查官訪談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加害者一一浮現之際,主角意外發現自己及女友父親,以及共同調查的好友都曾是納粹,隱身社會若無其事的活著,連自己的子女都不知道他們的過往。

這位戰後出生的年輕檢察官殘酷的認知到:沒有一個人是清白的!大多數人選擇緘默地隱藏不堪的過去,失控地對女友咆嘯"德國人註定該永遠穿黑色的衣服",在街頭對每一個過往的路人吶喊著"你們為何還能待在這個國家..."。

此片可以揣見當年三位負責調查此案的檢查官內心的煎熬及外在的壓力、阻礙之巨大。更彰顯了德國
自揭瘡的非凡勇氣,著實是個內心強大的國家。

大屠殺絕對不是希特勒一個人就辦得到的事,太多幫兇、太多人選擇緘默與視而不見,這是本片探討的主題之一
此部份在去年公視主題之夜播出的「安妮的集中營」紀錄片中便突顯出來了,集中營旁不遠處就是德國人居住的社區。

電影中許多矛盾、兩難、內在拉扯的對白皆引發深思,例如,"你要做子女的都憎恨他們的父親嗎?"、 "緘默是民主的障礙",檢察總長挑選男主角承辦這個案子的原因則是"你沒有包袱!"從這些對白中,不難想像當年整體德國的社會氛圍,壓抑中又期待轉型正義。片中我最喜歡檢總的一句台詞:"重點不在審判,而在於受害者的故事。"

相對於面對黑暗,忽視不堪的歷史與錯誤的政策才是國家無法前進的阻礙,看看德國面對這段黑暗歷史的痛定思痛及後續人道補償與作為,再反觀台灣近年來重大社會事件及1949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引發的政治事件,可以發現台灣整體社會尚需涵養面對黑暗的勇氣。

勇敢穿越、面對生命的暗點與傷痛,整合內在的暗流、衝突,以清創、療癒、止痛新生,國家層次如此,個人層次亦復如是。

很多網友表示看這片不斷落淚,可能我已經被安妮的集中營紀錄片給嚇過了,相較下,這部真的輕描淡寫。



2016/5/20

2016/4/29

相互凝視





眼睛很難說謊。
很多話,眼神清清淡淡地全說完了,
無需任何綴飾,幾近赤裸。

有意識地在交易時、散步時、趕捷運時...各式日常生活瑣事中,微笑地與人兩眼相視,直至今日,已 3.5 個月。

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會接住我眼神的,只有老人、東南亞移工,小孩次之;如果場域是在公園,特別是花博,帶著孩子的母親也會微笑以對,父親,很少。

上上週我在花博發呆,因為我一個微笑,一位伯伯坐到我身邊和我聊起天,說著家裡四個孩子、孫子的狀況,還請我吃餅乾,知道我閒來無事愛坐在公園曬太陽,就邀我一起
散步台北城。他說,因為聊得來的實在不多,我老婆不愛四處走,你喜歡的話,我們一起走。

很溫暖的邀請。

上週我又坐在228看松鼠、鴿子、滿滿的綠,隔壁大嬸開始盤問我祖宗八代、家裡狀況、婚姻狀況後,和我說他兒子也單身,眼光超高、還不給媽媽介紹。

大嬸實在話夾子太開,我只好找機會溜走,臨走時,她幾近喊叫地說,我覺得你很適合我兒子耶,你們配起來剛剛好。

這次,不意外地,我又在228附近迷了一段路,心裡想的是,阿木不會也在公園攀談某個路人後說,你要不要認識我女兒。

情何以堪呀。對我,亦對母親。

Ulay , Oh 這首歌背後有個故事,一對藝術家在初次相遇30年後的相互凝視,30年間,歷經相戀、共同創作、分手...。

我喜歡看進人的雙眼,眼睛很難說謊。很多話,眼神清清淡淡地全說完了,無需任何綴飾,幾近赤裸。

敢裸奔的人,著實不多。

後記:


(1)和藝術家相戀,會經歷深刻的痛楚與甜蜜,一不小心,就成了撕裂。慎入。

(2)照片引自:Marina Abramović The Artist is Present

----------------------------

Ulay , Oh

There she was like a picture
There she was, she was just the same
There she was; he just had to know that she had forgot his name
Ulay, Ulay, Oh

Thinking back to the last time
On the wall as they turned away
Walking back; was it just a dream or did he hear her say:
"Ulay, Ulay, Oh"?

Trying his best to forget her
Trying his best to just keep his stride
Kept his word, but he knows he heard:
"Ulay, Ulay, Oh  Ulay, Ulay, Oh"

There she was like a picture
There she was, she was just the same
There she was; he just had to know she had not forgot his name
Ulay, Ulay, Oh
Ulay, Ulay, Oh
Ulay, Ulay, Oh
Ulay, Ulay, Oh
Ulay, Ulay, Oh
Ulay, Ulay, Oh
Ulay, Ulay, Oh

There he was like his picture
There he was; he was just the same
There he was. He could never know she could never give his name
Ulay, Ulay, Oh

Thinking back to the last time
On the wall as he turned away
Turning back, did he even know?
Did he ever hear her say:
"Ulay, Ulay, Oh"?

Trying her best to foget him
Trying her best just to keep her stride
Ulay, Ulay, Oh  Ulay, Ulay, Oh

There they were like the picture
There they were, they were just the same
There they were, but he walked away and her eyes could only say:
"Ulay, Ulay, Oh"

---------------------

2016/4/27

那個鳥年代



我們成長的年代,沒有太多的物質,
但我們和鄰居一同玩耍,
我們沒有過多的玩具,靠的僅僅只是自己的想像力,
擺出一桌的菜餚宴請好朋友飽餐一頓。


作者黃聖文說,那是個鳥年代,
但我覺得那年代好美,人與人的連結好深,
我真心懷念那個年代。


如果你是五六年級生,邀請你和兒女一起讀讀《那個鳥年代》。

《那個鳥年代》記錄了一位父親想和女兒說的話,也道出了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那回憶,伴著羅大佑的 {亞細亞的孤兒} ,那感受還真是筆墨難以形容。


作者說:「走過威權才知自由得來不易,感受匱乏才知應珍惜現有」。

我們成長的年代,沒有補不完的習、過重的書包,放學回家把書包一丟,就在自家樓下和鄰居玩起紅綠燈、老鷹抓小雞、跳房子、橡皮圈...。男生貼在地面打著彈珠、尪仔標;女生坐在地上玩著紙娃娃、扮家家酒。扮家家酒時,在幸運草上滴珠水滴,就成了荷包蛋,一片榕樹葉就成了餐盤,幾根草,就成了一盤菜...。

我猶記得自己將兩張有著四隻腳的椅子放平,組合成一個小小的空間,在上頭披上一塊布,就成了我的秘密基地。我和哥哥及鄰居們把大毛巾繫在頸上,手上拿著竹竿,想像自己是個大英雄在彈簧床上跳呀叫地和壞蛋打鬥。

我們成長的年代,沒有太多的物質,但我們和鄰居一同玩耍,我們沒有過多的玩具,靠的僅僅只是自己的想像力,擺出一桌的菜餚宴請好朋友飽餐一頓。

作者黃聖文說,那是個鳥年代,但我覺得那年代好美,人與人的連結好深,我真心懷念那個年代。

作者構思20年、耗費10年完成了《那個鳥年代》,想和女兒說說自己走過的時代,這動機充滿愛。我其實也很想聽聽父親說他自己的時代,那個和日本苦戰、顛沛流離、骨肉分離的年代,但我沒有機會了。

五六年級生若照著集體意識的軌跡,應該都成了父母親,和自己的兒女說說自己的故事吧,雖然他們現在或許不想聽,日子過到這時,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軌跡有多麼的寶貴,它會讓人理解後而寬容,若你想,卻不知如何做,就讓《那個鳥年代》為你溫柔地起個頭吧。

作者黃聖文是我過去的合作夥伴,編輯 Juyu 是我同學,邀請大家一起感受這本書的溫度。

本書已上市,有單書版與童玩版(含竹蜻蜓、尪仔標...沒有紙娃娃~~怒)



後記:

我們成長的年代,有個濃厚的國家氛圍 :亞細亞的孤兒,請進入這脈絡,理解當時的人們有多麼的不容易。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裏無奈的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2016/1/19

非賣品



你是否不斷思索生命的意義與自我的價值?
勞動市場交易下的價格是否無法滿足你? 
內在騷動與質疑是生命的吶喊、是出口的找尋。
人生什麼都能賣,什麼都能賠,
唯有自己是非賣品。

販賣了夢想、理想、價值觀...等生命本質趨向,等同販售了靈魂給肉體。肉體會得到短暫的歡愉,靈魂卻偏離屬於你的軌道而萎靡,上癮,就這麼來著的。

滿足,是走在屬你的軌道上的自然結果,當下即能獲得回饋,那喜悅非人間的"價格"能取。

你是否不斷思索生命的意義與自我的價值勞動市場交易下的價格是否無法滿足你?內在騷動與質疑是生命的吶喊、是出口的找尋。當有意願且自發地反問、傾聽自己時,就有機會踏上屬你的道路。


人生什麼都能賣,什麼都能賠,唯有自己是非賣品。


FB粉絲頁:
米滿溢。順流你的人生。
米蟲滾滾。滾出你的X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