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27

那個鳥年代



我們成長的年代,沒有太多的物質,
但我們和鄰居一同玩耍,
我們沒有過多的玩具,靠的僅僅只是自己的想像力,
擺出一桌的菜餚宴請好朋友飽餐一頓。


作者黃聖文說,那是個鳥年代,
但我覺得那年代好美,人與人的連結好深,
我真心懷念那個年代。


如果你是五六年級生,邀請你和兒女一起讀讀《那個鳥年代》。

《那個鳥年代》記錄了一位父親想和女兒說的話,也道出了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那回憶,伴著羅大佑的 {亞細亞的孤兒} ,那感受還真是筆墨難以形容。


作者說:「走過威權才知自由得來不易,感受匱乏才知應珍惜現有」。

我們成長的年代,沒有補不完的習、過重的書包,放學回家把書包一丟,就在自家樓下和鄰居玩起紅綠燈、老鷹抓小雞、跳房子、橡皮圈...。男生貼在地面打著彈珠、尪仔標;女生坐在地上玩著紙娃娃、扮家家酒。扮家家酒時,在幸運草上滴珠水滴,就成了荷包蛋,一片榕樹葉就成了餐盤,幾根草,就成了一盤菜...。

我猶記得自己將兩張有著四隻腳的椅子放平,組合成一個小小的空間,在上頭披上一塊布,就成了我的秘密基地。我和哥哥及鄰居們把大毛巾繫在頸上,手上拿著竹竿,想像自己是個大英雄在彈簧床上跳呀叫地和壞蛋打鬥。

我們成長的年代,沒有太多的物質,但我們和鄰居一同玩耍,我們沒有過多的玩具,靠的僅僅只是自己的想像力,擺出一桌的菜餚宴請好朋友飽餐一頓。

作者黃聖文說,那是個鳥年代,但我覺得那年代好美,人與人的連結好深,我真心懷念那個年代。

作者構思20年、耗費10年完成了《那個鳥年代》,想和女兒說說自己走過的時代,這動機充滿愛。我其實也很想聽聽父親說他自己的時代,那個和日本苦戰、顛沛流離、骨肉分離的年代,但我沒有機會了。

五六年級生若照著集體意識的軌跡,應該都成了父母親,和自己的兒女說說自己的故事吧,雖然他們現在或許不想聽,日子過到這時,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軌跡有多麼的寶貴,它會讓人理解後而寬容,若你想,卻不知如何做,就讓《那個鳥年代》為你溫柔地起個頭吧。

作者黃聖文是我過去的合作夥伴,編輯 Juyu 是我同學,邀請大家一起感受這本書的溫度。

本書已上市,有單書版與童玩版(含竹蜻蜓、尪仔標...沒有紙娃娃~~怒)



後記:

我們成長的年代,有個濃厚的國家氛圍 :亞細亞的孤兒,請進入這脈絡,理解當時的人們有多麼的不容易。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裏無奈的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