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8

安靜下看見了什麼



安靜下看見了什麼?

朋友想拍安靜肖像,問我,不會擺 pose 可以嗎?

安靜,有的人就困惑了,
安靜,有的人就不安了,
安靜,有的人就焦慮了,
安靜,有的人就哀傷了,
安靜,有的人就茫然了,
安靜,有的人就徬徨了,
安靜,有的人就寧靜了…

我們一直忙著向外尋找
,不願安靜。

安靜的強大在於能聽到心的語言,它以感受呈現等待你的聆聽,以眼神流瀉。

安靜,能看到許多內在樣態,那些在忙亂日常中被忽視的、被掩飾的、被刻意遺忘轉移的...,會透過眼神不經意地流露。

臉蛋可畫上完美的妝、表情能偽裝、身體能用帥氣的服飾點綴,肢體能刻意擺出自信、友好的姿勢,嘴巴能說出好聽的話語…只有眼神,是赤裸裸的。

人的心是透明的、是相互連結的,我喜歡看人的眼睛,眼神不會說謊。

卸下那些華麗的裝飾,你純粹的存在,就是最強大的姿態。


photo credit:Onasill ~ Bill Badzo



FB粉絲頁:
米滿溢。順流你的人生。
米蟲滾滾。滾出你的X人生。

2017/2/25

摘下看待媽媽的 { 有色眼鏡 }



我有隻熊熊玩偶,是小時候爸爸買給我的。我仔細地收藏著爸爸唯一留給我的東西。幾年前一次意外,熊熊被家裡小狗咬爛,我氣炸了,責怪媽媽沒好好保護我的熊熊,這件事一直在我心裡過不去。

療癒時和老師提到熊熊的事,老師直說我戴著「有色眼鏡」看媽媽。我打從心裡不認同,那時的我就是覺得媽媽不愛我、不關心我,隨意處置熊熊就是她根本不在乎我的最好證明之一。

我心中一直有個完美的爸爸、不在乎我的媽媽。

那次諮商,老師要我回憶和爸爸相處的事,我寫下的都是關於爸爸的美好回憶,但也僅那兩三件事。從小到大關於爸爸的事我就是想不起來,有點心理學基礎的我知道這是件不尋常的事,但我也沒法強迫自己憶起。

接下來的時間,老師要我嘗試把人生所有的委屈、不幸都怪罪到爸爸身上。幾次嘗試,我唸的既小聲又怯懦,我根本無法抱怨他,這狀況連自己都感到不對勁地問老師,我覺得自己好奇怪!

老師回,「死人不會犯錯」,我開始莫名大哭,「抓著完美的爸爸是因為妳不想承認自己是被遺棄的,因為那太痛了;妳必須把這個假象掀開才能真正健康起來,妳現在所有的安全感都是不穩固的」、「妳活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裡,這個練習是要把妳從不抱怨的那極拉到另一極」。

課後老師要我未來一週只需注意自己所有負面想法、情緒,進入那個以前不敢進入的黑暗世界裡。

我意識到自己的不尋常,課後多做了幾次課中練習,回憶起的事件還是寥寥無幾,但可以感覺自己沒那麼害怕抱怨了。幾天後清晨半夢半醒轉身之際,突然一個想法飛進腦海:如果爸爸不愛我,這世界就沒人愛我了。倏地大哭起來,這才知道內心小孩緊緊抓著完美的爸爸是怕自己沒人愛,連爸爸都不愛我那我該怎麼辦!心裡好害怕、好害怕。

這個最害怕的想法、情緒浮現後,老師說我的殼(自我保護、防衛機制)開始剝落。承認害怕自己不被愛、沒人愛,療癒歷程會自動開展。

隨著不斷浮起的記憶、感受那些黑暗情緒,時間推移下,這些事件中對母親的詮釋、感受開始變化,我開始能感受到媽媽從小到大對我的寵愛點滴,她不是不愛我,是我感受不到她的愛。

爸爸走後搞不清楚狀況的我太傷心、太害怕了,我甚至害怕媽媽會不見、不要我。媽媽記憶中的我一直是很乖的,我要乖乖的,乖乖的才不會被丟掉,我其實是太害怕被遺棄。

幼時傷心、恐懼堵在我的能量場中,愛始終進不來,這是自我療癒後的發現與領悟。流動積壓的情緒後,我開始摘下那副看媽媽的「有色眼鏡」,現在和她的關係也不同了。

photo credit:IamNotUnique


2017/2/22

那一天,她意外地與心相遇




那一天,她只想知道自己在何處,卻意外地與心相遇。

她一箭步走向心,緊緊地抱著它,兩行清淚伴著困惑與失落,為何心一動也不動?她加強了力道,把心抱得更緊。

心一動也不動、緊密地擁抱她,她感受得到心的放鬆;過了半晌,心緩緩移動雙手,輕放在她背上。

她哽咽地說:你辛苦了。一時悲從中來。

擁抱時,交流的永遠不是語言。她感覺得到心歪斜著頭,困惑著。過了好久,心依舊歪著頭滿眼的困惑:我是你的心呀,這是我該做的啊,我不覺得自己辛苦。

淚水再次盈滿眼眶。

心輕輕握起她的手,像牽起三歲孩子般的輕柔,雙眼定定地看著她,眼神如此溫柔。她感到自己的哀傷慢慢被撫平。

心與她就這樣牽著手站著,不發一語。

心突然坐了下來,她慌張了起來,它怎麼了?為何突然癱了身坐下。她急忙使勁想把心拉起,卻感受到一股向下拉的力量,強到就快把她的腰給拉彎了。

她好慌張,她不知該如何讓心再次站起。那股向下的力道絲毫沒有放鬆,最終,她放棄了,坐了下來。

她倆再次靜默地看著彼此。

心說:放輕鬆就好。

她的哀傷像海浪般推往沙灘,漸漸平息。

「未來」進入場域。

心看了一眼,歪著頭淺笑了起來,隨著「未來」在諾大的空間自在移動,心嘴角的彎月越來越大,像抹下弦月,咯咯笑出聲。

打從一開始到現在,心的所有舉動都讓她困惑不已。

「未來」大聲說:我進來了。

心牽起她,邊笑邊跳,拉著她轉起圈圈。

她覺得尷尬。

心的長髮隨著轉圈圈時揚起的風飛舞著,眼睛像兩抹彎月閃著柔光。

她看著心,感受它的雀躍,她想做些什麼讓心開心,便隨著心的節奏跳了起來。

只要一起頭,就沒這麼難了。

跟著心走,她也開始微笑地跳躍著,越跳越開心、越跳越高。


那一天,2016年八月七號,她只想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卻意外地與心相遇。

我陪著她。





photo credit:藍川芥 aikawake



FB粉絲頁:
米滿溢。順流你的人生。
米蟲滾滾。滾出你的X人生。

2017/2/19

多年後終於能與母親再次牽起手



媽媽時常說我小時候很乖、很貼心;她也曾和我朋友說,她覺得很奇怪為何我長大後都不像別人家女兒會和媽媽牽手逛街,也不像別人家女兒會和媽媽撒嬌。我就是辦不到,打從心裡不願意和她多靠近,我其實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待她如此疏離、冷漠。

以前抱怨媽媽時總會被道德勸說後噤語,硬生生嚥下心中的委屈,直到我跨越道德束縛和朋友抱怨媽媽眼裡只有哥哥時,我才發現我對媽媽的憤怒、埋怨,其實是渴望她的愛,但我卻以為我恨她。當下那媽媽只關心哥哥的憤怒轉為自己不被愛的深層哀傷,流了許多眼淚。

那次後,我對媽媽的態度有了點轉變,我持續畫曼陀羅探索原生家庭的限制性信念,並操練奇蹟課程的日課,當時覺得自己已穿越了痛苦知道自己渴望的是愛時,我和媽媽的關係就能轉變。

記得去年初一尚未情緒療癒前,想和媽媽修補關係帶她走春逛逛,原本的美意因媽媽帶了一堆吃的給我,太重造成我不便生悶氣,搞得我倆都不愉快。這類小事觸發莫名對她的怒氣不勝枚舉,加上莫名想到爸爸開始哭不停,讓我驚覺自己過去畫的曼陀羅、操練奇蹟課程我以為我開始療癒了,但這些莫名生發的情緒議題教我摸不著頭緒,我開始尋找專家協助。

情緒療癒時,老師和我說:內心小孩受傷的情緒會積壓在能量場中,形成所謂的被情緒控制,唯有透過感受,這些積壓的情緒才會流動,療癒會自然發生。

諮商時我一次次回憶那些對媽媽不滿的大小受傷事件、感受隨之而來的情緒後,我變得偶爾會想媽媽而主動打電話給她或請她吃飯、聊天,但那時心裡還是感覺得到自己有些莫名的抗拒,相處起來也不太自然亦無法相處太久,但這點小轉變讓媽媽非常開心。

雖然已經開始透過感受流動情緒,但還是有些諸如她只是問我有沒有打電話叫貨運的小事,就惹得我覺得不被信任而不高興,不同的是,我可以感受到那不悅較以前削弱、莫名發作的頻率也漸次變少,嚐到改變的甜果後,便更有信心的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當下的不愉快情緒,同時依舊找媽媽吃飯。

漸漸的,和媽媽一起吃飯越來越自在、開心,有次吃完飯過馬路時,媽媽主動牽我的手,還堅持下次她要請客。當時覺得讓媽媽請很怪,突然靈機一動:就讓媽媽請吧、接受媽媽的愛我再包紅包給她就好。那次媽媽突然牽起我的手的舉動讓我非常感動,我根本不記得上一次她牽我的手是什麼時候的事,當下的我覺得自己打從心底願意靠近她了。

不久後,她請我吃了她平時捨不得吃的餐點,還偷偷在我上廁所時買單,回座時我開心的和她說,謝謝啦!並把事先準備好的紅包拿給她。我感覺得到她那頓飯非常開心,不是因為那紅包,而是以前我從不接受她準備好給我的吃的用的、還嫌她嘮叨,但這次我讓她請客。

就這樣一次次經驗,我對感受情緒這事越來越有信心,因為我什麼都沒做,沒許願、沒正向思考、沒催眠、沒行功立德、沒種種籽、沒嚐試說服她改變她…,我只聚焦在自己身上,把握日常生活中讓我感到不愉快、不舒服的事件所帶來的情緒,感受當下無論是傷心或憤怒的自己,直到那份情緒自然削弱或恢復平靜,以此陪伴覺得受傷、不被愛的自己,對媽媽的感覺開始不同,和她的關係開始轉變。

實際走過這歷程,我才理解到當年自己流了許多淚畫曼陀羅看到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驚鴻一撇奇蹟課程說的”愛的背面不是恨,是渴望愛”時,自己就能收回投射、療癒只是頭腦層次的知識,頭腦的知識無法起作用,因為當時我少了一個關鍵步驟:感受所有的感覺,若我們不敢體驗它,就無法穿越自己的恐懼(負面情緒)。這是寬恕12招第一招:承認恐懼(負面情緒)。

我扎扎實實上了這一課:不再否認、迴避自己的情緒,承認不被愛、感受隨之而來的悲傷與憤怒,不期待負面情緒的消失,平靜自然會來,而我終於能感受與接受媽媽的愛。


photo credit:ArTeTeTrA



FB粉絲頁:

2017/2/12

武術鍛鍊的是心性



練武最辛苦的點是"面對恐懼",
正面迎擊對手的拳頭,
因此我覺得練拳是很棒的修行,
得每時每刻面對自己的身體極限、內在情緒想法。


看了林勝傑少林寺經歷,想起自己學北少林長拳時的狀況。各家武術拳法套路都有攻防,練套路時就會有個對手和你對練,當時除了體能狀況很差外,我遇到一個很大的障礙是對打時的面對恐懼。


對方出拳時,我必須要防守,要能防守,我就要面對迎接對方拳頭迅速擊來的恐懼。人面對恐懼的慣性就是"逃",但練拳時,逃一定會被打中,百發百中!練拳時又一定是實拳,對手都是男生、高我一個頭,練武的又多為體育系,這拳若我不接就直接打在我臉上,所以我練拳時是時時挨打的,真的很無言,練得最辛苦的其實是"面對恐懼"這點,因此我覺得練拳是很棒的修行,因為每時每刻面對的都是自己的身體極限、內在情緒想法。

和林勝傑一樣,練武術的夥伴很多都是從小身體體質不好的,但只要能堅持練下去的,各個挺拔、眼神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樣,非常明顯。武術鍛鍊的就是專注與意志力,這都從專注在自己身上後而能靜觀對手的舉動後動腦制敵,所以我的教練和我說,其實最後是動腦!從我教練身上完全顛覆我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既定想法,我的教練就是清華的高材生,但要達到這階段都要先面對自己身體/情緒感受的極限。

不過教練也說,很多人武術無法進展,是因為只拘限在身體的反射性動作而沒有動腦,這完全無法體會到,因為我是中輟生,當年在防守對手的拳頭恐懼上我就被自己戰敗了,體會不到這境界。

前年曾經有想再繼續練北少林長拳,連住處附近的老師都打聽好了,最後還是敗在覺得練武很辛苦這點上,真的是每天都要練基本功,所以興趣很重要。如果家中孩子對習武有興趣,我倒是很推薦父母送孩子去學。每堂上課,我們不能省的除了熱身拉筋,還有最重要的武德及禮敬教練、同學,反覆被教練教導的是習武不是倚強欺弱(即便當時還是飼料雞一枚),武德很重要的核心之一。

林勝傑每天光拳要練3小時,教練只要我每天練各拳200下,我就快死了;蹲馬步蹲到快死時,就是被教練讚賞"你放鬆了、蹲得很好"時...實在冏到底,蹲到快死了還只是熱身階段,對打練套路才要開始,所以很餓、餓到沒東西馬上餵我就開始發脾氣。總之,練北少林長拳是我人生一段莫名的插曲卻記憶十分鮮明。

photo credit: Jonathan Kos-Read


FB粉絲頁:


2017/2/8

電影札記:聖痕 Stigmate




「神的國度存在於人心無所不在,

不存在於木石打造的房子,

劈開一塊木頭我必將顯現,

搬走一塊石頭你必找到我,
這是耶穌生生的話語,
只要發現其中的意義,便能獲得永生。」
~聖湯馬斯福音

從小到大我就很愛看恐怖片,念書時總和同學窩在小小的MTV包廂裡看遍店內的恐怖片,樂此不疲,我覺得好的恐怖片超級勵志。

看了這麼多年,真心覺得以前的恐怖片比較好看。有一陣子西方的恐怖片、驚悚片轉向為殘暴風,砍來砍去、非你死就是我活的人性虐殺大考驗,這種我完全投降,看這種片對我太自虐了。可能恐怖片看多看刁了,近幾年的恐怖片對我而言沒有太多的驚艷。

日前剛看完《厲陰宅2》,這一系列包含驚悚及溫馨的元素,也挺賣座的,稍微勾起我一點點興致,儼然已成為恐怖片賣座公式。

我心中的恐怖片冠軍是1999年的魂飛魄散(Stigmate),這是一部宗教反思片,中文片名取得很無言,英文片名指的是聖痕,也就是傳說中耶穌釘死十字架身上出現的五道傷痕,據說聖痕只會在虔誠的信徒身上出現。

本片的開展係在一名科學家神父奉梵諦岡之命,前往調查無信仰的女主角身上出現的聖痕的真偽。片中不斷出現的一段話是:

「神的國度存在於人心無所不在,不存在於木石打造的房子,劈開一塊木頭我必將顯現,搬走一塊石頭你必找到我,這是耶穌生生的話語,只要發現其中的意義,便能獲得永生。」(聖湯馬斯福音)

全片無冷場,恐怖氛圍營造得很好,結局出乎意外(至少我沒猜到劇情)且很感人。核心主軸<聖湯馬斯福音>令人省思宗教的本質不在外在形式、儀典、教條規範,是一部極佳的宗教反思片。大推!


2017/2/5

Sume: 革命之聲


小時候,我在 {還我土地運動} 中認識了兩位台大人,一位魯凱族、一位阿美族。

那時我因拍攝紀錄片在部落間四處走動,著迷於他們的共享文化與藝術,當然,還有每個人天生的好歌喉、舞蹈細胞及深邃的輪廓,我深深覺得他們是上帝精美的創造!

皮膚白皙、瘦高的阿美族男孩,有著貴族般的氣息,很迷人;魯凱族男孩短小精幹、古銅色的肌膚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充滿朝氣。

我們一邊走一邊聊天,我想,那時的我應該滿眼的欣羨吧~~ 我眼中台大人、上帝的精美佳作!

我覺得,身為族中知識份子,他們一定也對自己感到驕傲。但我沒料到的是,魯凱族男孩突然轉頭和我說,我很希望我是阿美族,這樣別人就不會知道我是原住民了。

前陣子在鄉下地方大草坪,巧遇一位太魯閣族大哥,我們閒聊了他的工作、小孩、小狗、家鄉父母、族語傳承...聊得挺開心的,我也沒料到,他突然問我,你會不會很瞧不起我們原住民。

Sume 是支以格林蘭語演唱的樂團,成立當年,他們是仍在丹麥求學的依努特青年,以依奴特文化為傲,亦憂心依奴特文化、語言在丹麥殖民下逐漸喪失...便以格林蘭語演唱,傾盡一己之力,透過樂曲傳遞政治理想、社會關懷,間接促進了格林蘭脫離丹麥殖民。

霸凌,存在很久很久很久了,對象是強勢文化霸凌弱勢文化,他們的下一代,失了根、失了自尊、失了自信很久很久~

現在,霸凌依舊在,展現在文化、媒體、學校、職場...無所不在。

因為我們允許。



FB粉絲頁:

2017/2/1

人生就像曼陀羅,失誤也自成風華



還活著的每一刻,
我都在不停地創作我人生的曼陀羅,
每一次自覺的失誤在更長的時間向度、更高的視角下,
線條或許不夠俐落、完美,
終究能在人生的盡頭、收筆的那刻,
開出一朵屬於自己的風華。


我經常被詢問或邀請開曼陀羅的課,詢問的人大多是想畫線描曼陀羅。第一次朋友邀請我教他們畫時,我是極其訝異的,因為他們不知道的是,我生平第一幅線描曼陀羅是看 youtube 依樣畫葫蘆畫的,用的還是隨手拿的廣告紙!不免驚訝這為何要花錢學,就看個 youtube、紙筆拿起來畫就好了啊!

過去我對線描曼陀羅也一無所知,剛開始畫的曼陀羅只是在個大圓內以蠟筆隨意作畫,有趣的是,畫的內容會呈現當下已知或未知的內心世界、遺忘的記憶,畫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情緒,再加上自由書寫後,很多那些自己覺得早已遺忘的事件會自然浮現,所以,我對曼陀羅最初的認識是:連結潛意識的想法、情緒。